圖片1.jpg

一想到做個人理財規劃, 

大部分人第一直覺都認為很重要,

但第二念頭馬上就上來了:

『我數學不好/邏輯不好,

也沒有金融背景,我做不來。』

 

於是我發現周圍的朋友,

不管出社會五年、十年,

大多都沒好好做過資產計畫表。

對於很多小資族,

三.五百萬的資產似乎遙不可及。

 

但你知道嗎?

做資產計畫表根本不難,

用小學數學就綽綽有餘,

而且只需要30分鐘就可以搞定。

 

下面我透過簡單的EXCEL,

帶大家坐理財時光機,

變數有起始本金/每月存款/投資工具

當時間一拉長,

你就會發現一些顯而易見的真相。

 

1. 工具不同,存錢速度差很多

A.jpg

B.jpg

C.jpg

透過三張圖,你會發現,

存的錢基本上是一樣的,

但是累積到500萬的速度有差,

銀行要花25年,

但是被動投資只要16年。

 

而更重要的是,

好不容易累積到500萬,

如果報酬率是1%,

那一年只會產生5萬的收益,

這筆錢對生活的幫助很有限。

 

但若報酬率是7%,

一年可以產生35萬的收益,

若是開銷不大的狀況來說,

夫妻兩人就可以有一人可以工作減半,

對生活的改變就會很大。

 

2. 每個月多存一點,結果差很多

圖片4.jpg

圖片5.jpg

圖片6.jpg

如果至少懂得運用被動投資,

在年報酬率7%的狀況下,

累積到一桶金500萬,

月存5千元 要花27年,

月存2萬元 只要13年。

 

500萬在年化7%的狀況下,

帶來的報酬相當於 每月加薪3萬!

 

雖然存2萬對小資族確實比較辛苦,

但花13年達到這個目標 很值得。

 

而且若你願意持續每月存錢的習慣,

每月存5000,

40年後可以累積 1344萬。

但每月存2萬元,

40年後可以累積近 5000萬!

 

3. 看似簡單的計算,

大部分人沒做過!

根據我自己詢問周圍的朋友,

不論是普通的上班族,

還是醫師、律師等高收入族群,

90%的人沒有做過這個計算。

 

對於金錢,我們容易只靠感覺,

但是沒有一個理性的規劃。

所以多賺的多存的,

容易別人一推銷甚麼金融商品就買,

或幾次旅遊/幾個奢侈品就花掉大半。

 

我認為理財的終極意義,

是讓金錢為人生做服務,

終極目標是財務自由的狀態。

而一份中長期的財務計畫表,

就是達成這個目標的指南針。

DD.jpg

 

4. 實際案例分享

陳先生今年28歲,沒甚麼存款,

但他希望能夠在40歲前,

讓被動收入佔總收入50%。

 

陳先生現在月薪3萬4000,

認為自己40歲時月薪能有6萬。

根據他的目標,

到時每個月要有3萬的被動收入。

 

每月3萬元,代表每年要有36萬,

以7%的投報率來說,

陳先生必須要有514萬的資產,

而且必須在12年內達成,

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:

1. 至少懂得運用被動投資(7%)

2. 每月存23500元

圖片7.jpg

所以小小結論一下,

大方向的理財不需要高智商,

只需要我們願意花時間正視。

這裡提供上面的EXCEL表下載:

►►基礎理財計畫表(EXCEL)

 

然而還是必須提醒,

當現有狀況的儲蓄能力有限時,

更重要是開拓增加收入的可能性,

而非一味的只想創造超額報酬。

 

延伸問題1:『到底要多少錢才夠用?』

►►人一生的花費(文章)

 

延伸問題2:『為什麼要追求財富自由?』

►►財富自由是一個偽議題(文章)

 

如果對你有收穫,歡迎分享→   

圖片3.jpg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ustin 的頭像
    Justin

    書廷理財日記

    Jus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